【京津冀綠色發展看河北】塞罕壩 真的很“賽罕”!

進入移動版,省流量,體台中中古餐飲設備驗好



塞罕壩,林的海洋。記者 高琳哲 攝

長城網8月17日訊(記者高琳哲)這裡,曾經風沙彌漫、滴水成冰;這裡,也曾缺衣少食、饑腸轆轆……而如今,這裡卻是河的源頭 、雲的故鄉、 花的世界、林的海洋。

這裡就是“美麗高嶺”——塞罕壩。

8月16日至17日,“京津冀綠色發展看河北暨第十四屆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河北行”活動采訪團來到承德圍場,實地走訪瞭塞罕壩機械林場、白樺林、七星湖生態建設區、王尚海紀念林、駒子溝等地,深切感受瞭塞罕壩地區的綠色生態建設情況。

一代接著一代幹三代人創造美麗傳奇

塞罕壩機械林場現為河北省林業廳直屬的大型國有林場,位於河北省最北部,地處內蒙古高原渾善達克沙地南緣,與內蒙古自治區克什克騰旗、多倫縣接壤。

歷上的塞罕壩,曾是一處水草豐沛、森林茂密、禽獸繁集的天然名苑。公元1681年,康熙在此設立瞭“木蘭圍場”,塞罕壩是“木蘭圍場”的重要組成部分。直至清末,國勢衰微,內憂外患,為瞭彌補國庫空虛,“木蘭圍場”被開圍放墾,樹木被砍伐殆盡,加之山火不斷,到解放初期,原始森林已蕩然無存。這個昔日的“美麗高嶺”變成瞭林木稀疏、人跡罕至的茫茫荒原。

塞罕壩展覽館裡,第一代賽罕壩人居住環境模型。記者 高琳哲 攝

新中國成立以後,為瞭改變“風沙緊逼北京城”的嚴峻形勢,林業部決定在河北北部建立大型機械林場。一支由369人組成的高規格、精幹的創業隊伍,拉開瞭塞罕壩林場建設的大幕。

經過三代塞罕壩人接力傳承,植綠荒原,最終鑄就瞭“忠於使命、艱苦創業、科學求實、綠色發展”的塞罕壩精神,創造瞭“沙地變林海,荒原成綠洲”的人間奇跡。

登上瞭望塔,北眺內蒙,與河北形成一道天然的分界線。記者 高琳哲 攝

截至2016年12月,全場共有職工1978人。全場總經營面積140萬畝,其中有林地面積達到112萬畝,森林覆蓋率達到80%,林木總蓄積量達到1012萬立方米,森林資源總價值約202億元。改變瞭建場初期,塞罕壩氣候惡劣、沙化嚴重、人煙稀少的局面。

塞罕壩機械林場被中宣部授予“時代楷模”,被國傢林業局授予“國有林場建設標兵”榮譽稱號。

創業難 守業更難

塞罕壩的百萬畝林海來之不易,如何把這片森林管護好、經營好,發揮其更大的生態效益是擺在新時期塞罕壩人面前的最大考題。

建場以來,塞罕壩林場始終把“不發生森林火災就是最大的經濟效益”作為指導思想,把保護森林資源安全上升到事關塞罕壩生死存亡的高度,將“守業”進行到底。

為杜絕造成“火燒連營”之勢,塞罕壩林場制定瞭一整套日臻成熟的立體化預防、監測和撲救體系。林場防火工作始終堅持場長負責制,同時每一級防火組織,每一名防火人員都有明確的職責和明細的分工,嚴格執行責任追究制。

夫妻望海樓。記者 高琳哲 攝

目前,塞罕壩林場已經形成瞭地面巡護、人工瞭望和視頻雷達監控組成的全天候、全方位、立體火情監控體系,為確保森林資源安全增添瞭重要保障。

林場共設立瞭9個望海樓,由8對夫妻瞭望看守。劉軍和齊淑艷夫妻倆,就是其中之一,至今已堅守11年。在防火緊要期內,他們每天不停地瞭望周圍幾十公裡范圍內的森林,並以15分鐘一次的頻率向林場通報最新情況,在重點時期夜間還要每1小時通報一次。盡管11年來,每次通報的情況都是“一切正常”,但夫妻倆從未因此產生絲毫懈怠。

劉軍和齊淑艷夫妻接受記者采訪。記者 高琳哲 攝

劉軍和齊淑艷夫妻倆的工作記錄本。記者 高琳哲 攝

正是因為有瞭這些賽罕壩人的堅守,他們與孤獨為伴、寂寞為友,面對極寒天氣和艱苦條件,不舍不棄,無怨無悔,把青春獻給瞭林場,才養成瞭這片綠色海洋。

河的源頭 雲的故鄉 花的世界林的海洋

白樺坪。記者 高琳哲 攝

筆直挺拔的白樺樹,吸引很多遊人觀賞。記者 高琳哲 攝

塞罕壩森林公園如今已是林的海洋,公園內有林地面積112萬畝。森林主以落葉松、樟子松和雲杉為主,還有白樺、山楊、柞樹、五角楓等。其中著名的白樺林就位於塞罕塔的西邊,這裡有成片的白樺樹,已經成瞭攝影愛好者們的取景基地。

七星湖濕地公園門口。記者 高琳哲 攝

七星湖濕地風景一角。記者 高琳哲 攝

七星湖濕地風景一角。記者 高琳哲 攝

七星湖是塞罕壩國傢森林公園新開發的重點旅遊風景點,位於塞罕壩機械林場北三公裡處,環抱於青山綠樹之中,原是七個小湖,遠遠望去,排列如天上北鬥,七星湖因此而得名。七星湖濕地公園內分佈著的植物種類高達130餘種、國傢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7種,尤其是假鼠婦草在海拔高達1500-1940米的塞罕壩高原濕地出現,十分罕見,充分體現瞭塞罕壩濕地的珍稀性。

雨後登峰觀景,遠處霧氣縹緲。記者 高琳哲 攝

坐落於塞罕壩森林公園陰河林場景區內的亮兵臺周圍,有幾萬畝人工林,草原、森林、山川、溝谷渾然有序,交相輝映。特別是雨後登峰觀景,林海中霧氣縹緲,頗能領略當年康熙大帝點將閱兵的恢宏氣勢,隻不過三百年前的清軍將士換成瞭整齊劃一的落葉松。正如有詩雲:“孤石雲舉萬綠叢,登臨遠眺八面風。點將聲聲隨雲去,滔滔林海百萬兵。”

王尚海紀念林。記者 高琳哲 攝

在塞罕壩,人人都知道“王尚海紀念林”。這片森林是塞罕壩萬頃林海的精華,更是塞罕壩精神的結晶。面對因62、63年連續兩年造林失敗而刮起的“林場下馬風”,第一任黨委書記王尚海等帶領第一代賽罕壩人於1964年春季,組織實施瞭馬蹄坑機械造林大會戰,打贏瞭塞罕壩機械林場建設歷程中最關鍵、最重要的一次戰役,在林場發展史上樹立瞭一座豐碑。1989年,遵照王尚海同志生前遺願,老書記去世後的部分骨灰撒在瞭塞罕壩,與萬頃林海同在。1991年,為紀念王尚海等老一代創業元勛的功績,經塞罕壩機械林場總場黨委研究,決定將這片森林命名為“王尚海紀念林”。

塞罕壩的“石頭山”。記者 高琳哲 攝

貧瘠的石質山地,中古設備收購土壤厚度僅為5-10cm。

駒子溝攻堅造林地位於千層板林場馬蹄坑營林區,面積398畝,土層厚度僅有10公分左右。自2011年開始,塞罕壩林場在土壤貧瘠的石質山地和荒丘沙地上實施攻堅造林。通過采取大規格整地(長70cm*寬70cm*深30cm)、客土回填、大規格容器苗造林、澆水、覆土防風、覆膜保水、架設圍欄等措施,硬是讓石頭“長”出瞭樹。截至目前,全場已完成攻堅造林7萬餘畝。

如今的塞罕壩,風景美麗,鳥語花香。記者 高琳哲 攝

如今,在塞罕壩這座以蒙語命名的高原(塞罕是蒙語,壩二手餐飲設備收購指高嶺,意為美麗的高嶺),已是無山不綠,有水皆清,森林浩瀚,花香鳥鳴。

半個多世紀以來,三代塞罕壩人以堅韌不拔的鬥志和以永不言敗的擔當,在荒寒遐僻的塞北高原營造起瞭百萬畝林海,鑄就瞭林業建設史上的綠色豐碑。讓塞罕壩輪回的四季,演繹出神奇的“賽罕”傳奇。

點擊進入專題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

AUGI SPORTS|重機車靴|重機車靴推薦|重機專用車靴|重機防摔鞋|重機防摔鞋推薦|重機防摔鞋

AUGI SPORTS|augisports|racing boots|urban boots|motorcycle boots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ka066w3h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